找到相关内容148篇,用时1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辩中边论讲要

    成己成物,正菩萨行之妙用也。 “匮闻”、 “少闻”、 “不修治妙定”为自在之障。如是无加行等三十事,碍善等法,为菩萨行不共之因障也。次言果障,亦有共不共义。所云共者,即菩提分。不共者则地。...平等无分别智,此第十智度即超出无分别之施设,自在善巧,更为难能。凡反方便等,即为四之障也。  已言,次明地果障。颂曰:  徧行、与最胜、胜流、及无摄、相续无差别、无杂染清净、  种种法无别、及不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266669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因()及地次序意义;03、地菩萨之无二慧——说菩萨断人法二执,能证无二慧。断法执故,知自生、他生、共生、无因生之四生皆无自性,对“四生”解释颇详;04、地菩萨的功德。此四个提纲,总的不出地菩萨的内容。翻开宗喀巴大师的《入中论善显密意疏》的目录一看:卷一专谈大悲心,卷二至卷十三,讲的是地,在第六地中,广破一切执,“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〈如实法门品第〉说:菩萨修习六、求无上正等正觉,应当远离七种情形:  (一)离恶知识  一者,离恶知识:恶知识者,所谓教人舍离上信、上欲、上精进,集众杂行。  远离恶知识:因为恶知识教人舍离最上信...的对话,说明菩萨主要“以大悲为本,为一切众生”,并进而层层提出直心、平等心、无异离异行、深净心、无上菩提心、六、方便慧、不放逸心、三善行、善道、持戒、正忆念、正观、坚念不忘 5 等菩萨行根源,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
  • 天台化法四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1)

    教观纲宗》中也以四种六来配合四教的义理:事六度行配藏教,理六度行配通教,不思议六度配别教,称性六度配圆教。在别、圆二教中,还扩展为,就是从第六智慧中,再开出方便、愿、力、智四,共成。藏教...基本教义,也是佛法的根本,被判为小乘的三藏,比起四教中圆满具足、圆融无碍,宣说大乘究竟义理的圆教,有被贬抑的现象。此三藏教的地位,如盖大楼时须先打地基,才能盖一楼,……乃至楼,若直接谈圆教,则彷如盖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874441.html
  • 佛说布施果报不同的因缘及讲解

    ;“缘觉”自力觉悟,兼除习气;“菩萨”悟真俗二谛之理,所以自度人;“佛”朗然大觉,直取无上菩提。如是法界,皆因理而有,理者法也。   今品论成佛之法,应该指六万行,因六度摄万行,布施摄六,故...种种福田,佛为第一福田,以无量佛法具足故。”   成佛之法是无量,今略说布施,此外六、四谛、十二因缘、三乘、一乘,皆成佛之法啊!   【复次,地藏!未来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遇佛形像、菩萨...

    圣一老法师述

    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0858414738.html
  • 佛学讲要

    ”、行即行为,广义则虽理解亦皆是行,于理解得到决定处,方始去作,不致有盲修瞎炼之虞,即所谓修行是也。狭义则如戒定慧学,与大乘之六(六度外加方便、愿、力、智)等。普通之行,不外戒定慧...之自心力量,亦人人所能达到而无或缺蚀的真实功德。由此力量改造的结果,是为佛法中之出世法,亦即佛法之本质。然佛法从随顺世间方面讲,亦说明种种世间之因果法,如说由上品善业力得生天之果,中品善业力得生人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4439553.html
  • 论“方便与慧,成佛缺一不可”

    119)证得空性并非一了百了。地菩萨的每一地,皆应修习。只是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,如初地重在布施圆满,二地重在持戒圆满,三地重在忍辱圆满,如此渐至地。   关于六的修行,唯识经典谈得较为全面:...往往只是小慈小悲而非佛菩萨的同体大悲。至于“方便为究竟”,是说明通过方便才能抵达圆满佛果。这里所说的方便,则涵盖六在内。   关于成佛的修行,《道次第》提出两个要点。 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3742511.html
  • 三学一体的教育理念

    方法,有,禅、进、忍、戒、施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“禅”,要坐禅、内摄、令心安定;“忍”,修忍辱波罗蜜;“戒”,要持戒、内省;“进”,精进、不懈怠;“施”,要布施,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;方便善巧...高中多年的薰修,不论是内学、外学,一定会有成就。内学就是我们的心性、心灵教育,佛法称这个心性为内学;外学是所有一切世间上的知识、技能、艺术。普台中小学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薰修,内学、外学都建立了相当的...

    惟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146004.html
  • 法界——佛教的宇宙观、时空观

    精神是坚忍与精进,一个志愿修学大乘菩萨法门的人,首先要发菩提心,上求下化,才能精进不断的饶益众生。《华严经》说:“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法,是名魔业。”因此,菩萨的实践法门,首重于六波罗蜜,或波罗蜜。...法界——佛教的宇宙观、时空观  壹.前言 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,曾感叹说:“奇哉!奇哉!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。”由于这个无明的妄想,使众生在过去、现在及未来的三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347520.html
  • 读辩中边论

    是复蔽遮碍,能作违损。复所知境,令智不生;碍真涅槃,令不证得。此品总以十七颂详辩五障、九障、因障,以及觉分、地的别障,故名辩障品。障,是趣证菩提涅槃的违害法,欲证菩提涅槃者,必须先于障碍法有所...,竞相研究,奉为辩解中道法义的宝典。译传到中国汉地,法相宗奉为六经十一论的论典之一,是一本支论中的“离僻处中支”。译传到中国西藏,西藏学者们尊为慈氏五论之一。故本论在印度和中国的汉藏文佛学系统上,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347984.html